認識腸病毒
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,包含小兒麻痺病毒、克沙奇病毒、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,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,總共有數十種以上。
新生兒腸病毒
出生未滿一個月的新生兒,可能在生產前、分娩過程或產後階段感染,成為新生兒腸病毒。產前感染是孕婦感染腸病毒後,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,通常發生在懷孕晚期;分娩過程感染是生產過程中,胎兒接觸到已感染腸病毒的母親之血液、產道分泌物、糞便等而受到感染;產後感染是新生兒可能因直接接觸感染者(包括母親、其他密切接觸者或醫護人員)的口咽分泌物或糞便而感染腸病毒,也可經由飛沫、接觸無症狀帶病毒感染者之途徑感染。
要怎麼觀察新生兒可能得了腸病毒?
大多數新生兒腸病毒感染都是輕微症狀或無症狀。且新生兒腸毒感染臨床表現與許多疾病相似,不一定會出現紅疹、水泡或口腔潰瘍等症狀,因此診斷有困難度。
如果發現新生兒出現發燒、活力不佳、食慾降低的情形時,可能是腸病毒感染的初期徵兆,應儘速帶至醫院及時接受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。
新生兒重症症狀
新生兒敗血症
發燒、肝脾腫大、貧血嚴重時可能會發生呼吸窘迫、休克等。
心肌炎
新生兒感染克沙奇B型,可能會併發心包膜炎或心肌炎。
腦炎/腦膜炎
躁動不安、食慾不振或前囟門膨出,以及抽蓄、意識改變等腦炎症狀。
肝炎
新生兒感染克沙奇B1、B3型病毒,有機會出現肝炎症狀,嚴重可能發展為猛爆性肝炎、急性肝細胞壞死。
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腸病毒有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的可能,但孕婦必須避免感染的風險,以預防生產時感染給新生兒。準媽媽感染腸病毒,會不會生下畸形兒?
為了避免新生兒感染腸病毒,準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甚麼?
產前:流行季節期間,準媽媽避免出入人潮壅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合,並盡量不要接觸病患。
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出現發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腹瀉、肋肌痛等症狀,應主動告知醫師。
產後:生產後如疑似感染腸病毒,在症狀緩解以前,應避免母嬰同室及接觸新生兒。
哺乳期間,如有不適或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,應徵詢醫師是否繼續哺乳,且應先與新生兒隔離。
照顧著該如何預防
- 避免對新生兒親親抱抱。
- 家中大人小孩如身體不適,不接觸新生兒。
- 家人、親友及醫護人員接觸或照顧新生兒前應用肥皂洗手,必要時應更衣或配戴口罩。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教影片
參考文獻: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